中新網廈門10月6日電 題:用好特區立法權 廈門市人大立法為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開路
  中新網記者 陳悅
  記者從工商部門瞭解到的數據表明,至9月15日止,今年廈門新增設商事主體5萬戶,較去年同比增長80%。這一“井噴”式增長的數據,離不開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《廈門經濟特區商事登記條例》(下簡稱《條例》)等一系列法規文件為廈門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所奠定的堅實法律基礎。
  去年底廈門市人大常委會通過的《條例》,在全國居於前列。廈門市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張凌雲說,這是廈門用好特區立法權,為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開出的一扇門、一條路。
  廈門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涉及註冊資本、許可經營項目審批、年檢、註冊經營地址、“先照後證”、“並聯審批”等八項重大改革。張凌雲說,這是降低創業門檻、激發企業活力一個“革命性”的變化。
  “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可以為我們省下大量的人力財力成本”,台資企業"85度"C華南區工商法務部負責人陳權舉例說,改革後,企業由過去的先辦各種許可證才能辦理營業執照,改為“先照後證”,籌備期大大縮短。
  “我們很多門店都是在繁華市區,少一天籌備期,就能省下不少租金”,陳權說。
  廈門國大藥房綜合部的薑女士也告訴記者,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令企業年檢更方便了,“電腦點一點就可以了”。
  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對企業而言固然是大利好,但若沒有堅強的法律基礎則如無源之水。
  張凌雲告訴記者,去年啟動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立法工作後,作為立法機構,廈門市人大法制委、財經委等提前介入,與廈門市政府法制局、工商局等部門組成起草班子,統籌推進法律起草工作。
  為了能讓立法高效而又扎實地完成,廈門市人大常委會組織走訪相關部門、征求專家和群眾意見、召集各界座談,並和中央相關部委、全國人大、省人大保持溝通聯繫。在草案出爐後,廈門市人大常委會打破慣例加開了一次常委會會議,終於令條例在去年年底順利通過。
  “特事特辦,但又要特事不陋”,張凌雲總結說。
  正因如此,在吸取國外和國內其他城市經驗的同時,條例又根據廈門的實際情況,進行了創新。
  “考慮到廈門電子商務發達,土地資源珍貴稀缺,我們實行住所與經營場所分別登記、備案。”張凌雲表示,按照條例規定,商事登記機關不再將經營場所的行政許可作為登記前置條件,而是實行“一址多照”和“一照多址”,同一地址可以作為多家商事主體的住所,有利於降低企業經營成本,推動新興行業的投資創業和廈門市總部經濟的發展。
  同時,在降低企業門檻,“寬進”後,廈門市人大也在立法上為“嚴管”維護市場秩序做好了準備。
  張凌雲告訴記者,《條例》明確了各相關部門的監管職責和分工,改“前置審批”為“後續監管”,並建立各部門聯動和問責機制,推進政府職能轉變。今年8月,市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了《廈門經濟特區無照無證經營查處辦法》,明確了改革之後相關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和辦法。
  今年正是全國人大授予廈門特區立法權20周年。張凌雲說,全國人大授予廈門特區立法權,就是要鼓勵廈門先行先試,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先行先試,正體現了“特區立法權授權精神和時代精神”。(完)  (原標題:廈門市人大立法為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開路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q16cqfll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